推广普通话,是建国以来国家基本的语言政策。1994年启动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是适应改革开放新时期进一步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紧迫需求,继承20世纪50年代以来推普工作经验,贯彻宪法要求,落实“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推普方针的创新性举措。它以可计量的方式,检验人们掌握普通话的水平和普通话普及的程度,制度性地保障了推普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了推普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20年来发挥巨大作用
通话水平测试伴随着、 也推动着普通话普及工作的蓬勃发展,20年来,测试领域不断延伸,从教育、传媒、文化领域,拓展到国家机关、公共服务领域和军队系统;测试地域不断扩大,不仅覆盖全国所有省份,还扩展到港澳台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测试人数不断增长,全国测试总量累计已达5000余万人次;测试科研水平和学科地位明显提升,测试自动化、信息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测试影响和地位日益提高,成为法律规定的推普工作基本措施之一。总结测试工作对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乃至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积极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语言能力“助推”作用明显,成为普及普通话、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一项基本措施。测试本身不是目的,“以测试促学习、以学习促提高”,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发挥作用的道理所在。测试等级证书与特定职业资格相联系,既保障了相关岗位从业人员的职业资质,同时有效调动了学习者的积极性,进而为全社会的普及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语言国情统计表明,从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全国普通话的普及程度,从50%多提升到70%多,这正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高速发展期,大规模、制度化的高等教育和中职毕业生接受测试,对提升国民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和规范意识、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功不可没。
普通话水平测试首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测试的先河,提升了语言文字工作的影响和地位。普通话水平测试具有可操作的量化评价作用,是化“无形”为“有形”,使推普工作由“软任务”发展为“硬指标”的有效“抓手”。测试工作为构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发挥了先导和标杆作用,促进了推普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提升了语言文字工作的影响和地位。
测试法制化、规范化成绩显著,促进了语言文字工作的健康发展。2000年10月颁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法律地位,此后全国相继出台与法律实施相配套的省级地方性法规规章30个,教育部、国家语委先后制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等规章、文件20余种,提升了语言文字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水平。
基地、队伍凝聚作用突出,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人才保障。测试推动了测试实施机构的建立,目前全国已形成国家、省、地市(高校)三级测试网络,基层测试站点达1200多个,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构筑了重要基地。测试工作造就和凝聚了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人才队伍,20年来共培养国家级测试员5000多名,省级测试员逾5万名,另外还组建了视导员和管理者队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智力支撑。
科研工作成绩可喜,提升了语言文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20年来产生出以《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为代表的一批成果,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机制,形成了完备的硕士、博士、博士后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测试现代化、信息化令人瞩目,计算机辅助测试已在全国31个省份试点,“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信息资源网”、“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信息资源中心”开通使用。科研为测试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提高了语言文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文化浸润功能潜移默化,增强了中华语言文化的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普通话水平测试对传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起到润物无声的独特作用。在民族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社区,这种语言文化的浸润功能尤为突出。国家测试实施机构先后与港澳台17所高校和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累计为港澳台培训普通话师资近1200人次、测试员130多名,测试约10万人次;还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机构合作开展培训测试。测试工作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国家语言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做出了重要的基础性贡献。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基本经验
树立大局意识、服务社会需求,是测试工作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语言文字工作者秉持“融入发展促发展”的理念,把服务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大局,促进推普事业发展适应社会需求,作为测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突出依法测试的政策性,另一方面重视以人为本的服务性,在主动服务、延伸服务、优化服务中寻求发展,“送测上门”、“送测下乡”和为视障人员提供测试服务就是突出的例证。
强化法规意识、重视制度建设,是测试工作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依法依规施测是测试工作的着力点。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陆续出台,“依法实施、规范管理、严格标准、有效监督”的运行机制逐渐形成,对测试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促进和保障作用。
突出质量意识、提升科研水平,是测试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托。确保测试质量始终是测试工作的关键点,20年来,质量的生命线地位和科研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重视。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促品质,为测试工作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增强创新意识、坚持创新驱动,是测试工作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20年来,伴随着国家语言文字事业、教育事业等的发展,我们不断推动测试的管理创新、学术创新和观念创新。近年来,更以强化资源观念,提升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为创新主线,推动测试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提高人才意识、加强队伍建设,是测试工作繁荣发展的基础条件。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测试工作的重要支撑点,国家语委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强化教育,多渠道培养了一支政治可靠、作风严谨、业务精湛的人才队伍,为测试工作夯实了人才基础。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下一步发展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文字事业所具有的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日益彰显,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效促进了人际沟通、知识传播与文化繁荣,为生产要素流动、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民生改善提供了坚实支撑,极大增进了亿万人民的福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迫切需要语言文字更好地发挥文化载体作用。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要直面目前能使用普通话交流的人多数普通话水平并不高、还有30%即4亿人口不掌握普通话这一语言国情,将自身的改革发展问题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中去思考,放到认真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过程中去管理,放到扎实落实《规划纲要》的工作部署中去谋划,放到大力推广普及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核心任务中去推进,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围绕大局,融入发展。普通话水平测试要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有机融合,借力给力,在提供支撑和服务的过程中推进自身发展。要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局,充分发挥测试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开展多层次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测试,使其成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惠民项目。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大局,扩大自身的文化影响力,为传承和弘扬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推进测试工作与汉语国际推广、海外华文教育有效对接,拓展中华语言文化传播的广度、深度和力度。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局,促进测试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和微博微信平台,提高测试服务水准,拓宽测试社会化传播渠道,以新技术新应用推动测试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是突出重点,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语言文字工作为服务支撑教育事业发挥更大作用,普通话水平测试在加强“教师、校长(园长)普通话培训”、“提升幼儿普通话水平”、“加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都应有所作为。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方面,要积极作为,有新的目标和举措。
三是固本强基,完善测试工作内涵。抓紧修订《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编制新的《测试实施纲要》,完善国家题库系统,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辅助测试质量,加快推进测试信息化建设和资源建设,继续提升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科学化水平。
四是创新机制,提高测试工作成效。积极探索测试动态管理(如实施证书有效期制度)、质量监测(如发布测试年度报告)、对外合作等机制,推动测试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地开展。探索对口援助机制、区域协作机制、人才培养储备机制,落实好《规划纲要》推普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工作任务。
五是开拓视野,丰富测试体系。在现有“通用型”测试基础上,拓宽测试工作口径,研发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海外华人普通话水平测试及其他专项测试,以适应不同人群,满足不同社会需求;同时,在构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中发挥基础和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国庆讲话中强调要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指出中国13亿多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中国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语言文字工作的科学定位,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下一步,我们要全面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全面推进语言文字规划纲要,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大局服务,为增强国家语言文化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